秉持「人人可教,皆可成材」的辦學理念,配合香港資優教育政策的理念與原則,有系統、 有方向地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使他們能充份發揮個別潛能。並依循「資優教育普及化、 普及教育資優化」的原則,建立具校本特色的資優教育策略。
從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兩方面,採用多元智能的概念,提供不同的學習平台,讓學生的潛能和特質,能得到適切的發掘和培育,一展所長。同時培育學生的重點在於普通課程內滲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即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
由於傳統教育最重視的 3R 能力,即「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在工作應用上已日漸不足,因此各國紛紛提出 4C 及 ICT 方面的能力,所謂 4C 即「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團隊共創 (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澳洲 |
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 |
歐盟 |
美國 |
|
提出年代 |
1992 正式公布 |
1996(2003 修訂) |
2005 正式公布 |
2003(2009 修訂) |
概念主題 |
學以致用七能力 |
終身學習五大支柱 |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 |
21 世紀關鍵能力 |
3R |
|
|
|
|
4C |
|
|
|
|
媒體運用能力(ICT) |
應用科技的能力 |
學會做事 | 數位能力 | 資訊、媒體與科技素養 |
歐美澳等國家或組織皆有感於全球化下所展開的知識經濟競爭,而人才的素質則取決於基本的 3R、 關鍵的 4C 與 ICT 能力之整合。由上表不難看出,關鍵能力非常著重於所謂的 4C 能力,則屬於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估(evaluate)、創造(create)等高層次認知領域目標。因此,本校以布盧姆分類學作理論基礎,以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按教育局的「三層架構推行模式」,建構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
香港資優教育推行模式
A: 在一般課程內加入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等三大資優教育元素。
B: 在一般課堂按學生的特質實施分組教學、增潤及延伸專門性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
C: 以抽離方式在一般課堂以外進行一般性增潤課程(例如創造力訓練、領袖才能訓練等)。
D: 以抽離方式在一般課堂以外進行專科特定範疇的延伸課程(例如數學、藝術等)。
E: 教育局資優教育組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大專院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團體或與其合作,為學 校推薦的特別資優學生提供富挑戰性的校外增潤及延伸學習機會。
根據教育局建議資優同學可分為:
類別 |
描述 |
學術資優 |
於不同學術領域中獲得優秀成績或具備資賦優異表現的同學。 |
非學術資優 |
於非學術領域,例如:視覺藝術、體育、音樂等具備資賦優異表現的同學。 |
具報告資優 |
曾參與智力評估,並獲評定為資優的同學。 |
本校會根據以下標準及數據發掘具潛質之資優學生:
為了令老師裝備培育資優生的知識,本校會推薦老師參與不同資優教育課程,同時參加教育局 學校和教師網絡,鼓勵老師積極將有關適異性教學法引進學科中。同時透過校務會議、科組會 議及不同交流活動分享經驗及成果。
推行措施 |
對象 |
形式 |
|
1. |
中文、英文、數學、通識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拔尖計劃 |
4毅、5A、6A |
成績優異班級進行分組教學,由兩位老師任教,採取同質或異質分組的混合模式。 |
2. |
英文科推行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 (IEP) 計劃 |
4毅、4智、5A、5B、6A (有潛質及具學習興趣的學生) |
由外籍老師分小組任教 |
3. |
中文、英文、數學拔尖計劃 |
1 毅 、2毅、3毅 |
成績優異班級進行分組教學,由兩位老師任教。英文科由外籍老師分小組任教。 |
4. |
中文、英文學科推行資優教育培訓 |
2 毅 、3毅 |
以第二層形式,於全方位學習時段抽離學生推行中文科資優教育培訓。 |
推行措施 |
對象 |
形式 |
|
1. |
毅智創高峰 |
2 毅、3毅 |
|
2. |
青雲路 |
S4-S6 |
由本校較資深老師及外聘 HKDSE 考獲 5 級以上導師進行補課。
|
3. |
英文 IEP |
S4-S6 IEP 學生 |
外籍老師推行“Mentorship Deep Learning Program”, 由本校舊生通過視象進行對話交流, 有助提升使用英語溝通的能力與信心。(每年按情況調整人數) |
4. |
伴我啟航 —校友支援計劃 |
中六級修讀人文學科的學生 |
由在中學文憑考試考獲 5 級以上的校友於課後進行補課 |
5. |
建構系統化拔尖計劃 |
1 毅、1智、2 毅、3毅 |
提名更多學生修讀資優學苑網上課程 |
6. |
STEM Plus 尖子培訓計畫 |
S1-S3 |
|
經過思維訓練後,同學學以致用! |
學生參加 {港識回收} 桌遊比賽 |
(一) 支援平台
推行校本已創建的人才庫 “DM Platform”平台,再結合「賽馬會展析多元計畫 (香港大學支援) 」, 建構校本數據平台,從而發掘不同範疇的高能力學生。為每位同學的多元智能發展提供準則及系統性地建立學生成長歷程,發掘學生潛能。
平台名稱 |
內容 |
方向 |
DM Platform 及Websams |
從支援全體學生入手, 建立有系統、科學化及具擴展性的校本多元管理模式(School-based Diversity Management Model)。通過考試成績及課外活動紀錄的數據分析,照顧及發展學生的多元需要及才能。 |
建立一個多元管理模式
|
(二) 建議支援方向
老師透過DM Platform,掌握學生強項、弱項及可持續發展方向, 從而:
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資賦潛能,發展他們的興趣;
提供廣泛而多樣化的探索活動,例如講座、示範、表演、電影與短片欣賞、參觀或以實地勘察的形式進行,讓學生發掘自我潛能及認清發展方向;
為學生裝備實用的技能以應付日後更高層次的學習,例如基本技巧訓練,包括創意思 考、解難及明辨性思考、研習技巧、書寫、言語及視覺的溝通技巧和情意教育等;
為學生提供機會,將他們的意念、創意實踐出來;
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運用 他們的興趣、知識、創新意念及技巧去探索自選而真實的研習課題。例如帶領學生參 加不同類型的比賽,讓學生能一展所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