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萬鈞 教授
萬鈞教育基金 創辦人
自從1969年在元朗錦田接手出任伯裘英文書院校長開始,我的辦學生涯至今已有四十年了。
最初只是一間規模細小的校舍,發展到今天是三所中學一一伯裘書院、賽馬會毅智書院及匯知中學,以及三所持續教育書院-----匯知專業持續教育書院、伯裘持續教育書院和毅智持續教育書院。此外,也創辦了數個教育服務團體和公司四十年來,機構經歷了私立、買位及現在的直資和津貼階段,期間我面對過不少艱辛的時刻。四十週年來臨前的一刻,一幕一幕艱苦的歲月,一程一程風雨的路途,在我的心頭湧現,套用一句貼切的老話,正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四十年辦學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憑著對「人人可教皆可成材」這個信念的忠誠,我還是步一步走了過來。「人人可教皆可成材」的信念,就是教我一直奮鬥堅持的動力。
「人人可教」是指每個人都可以享有教育的權利。不應該受到家庭背景、社會經濟地位,以至個人才能等因素所限制。這個權利,應該受到社會的保障,而教育工作者更應全心全意去維護。我的童年生活非常貧苦,成長的道路也很艱難崎嶇,而在四十年的辦學過程中,我所接觸到的大都是弱勢社群的孩子,因此我很明白他們的困難和需要,我認為至少在就學讀書上,我可以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學習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有能力改善和創造自己的未來與命運。
「當然,「人人可教」也不僅僅意味著只為孩子提供一個學習機會,更重要的是這個信念使我們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才能,並且這些才能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沒有人是天生的失敗者,只要我們能給與孩子們合適的教育和培養,每一個孩子皆可成材。
「成材」並不是狹隘地以名利地位來界定,我認為還應該從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來看。在個人方面,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尊感和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會與人相處,關心自己與身邊的人,那已經是成材了。而在社會方面,學生在離開學校後能夠立足社會,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踏實地做事,並克盡一己公民的道德與責任,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同樣也是成材了要實現「人人可教皆可成材」,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要有一顆父母心。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不計較地給與子女關愛,才會在任何情況下仍對孩子不離不棄。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無保留地相信自己的子女將來定有出息,會對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並會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去實現他們自己的理想。
教育工作者具備父母心,盡心盡力不離不棄地關顧學生的同時,更對學生寄予期望,對學生有合理的要求,盡情發揮他們的多元潛能,盡情展現他們的生命價值,使他們的生命閃耀出寶貴的人性的光輝。這,正是教育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真諦。
今天「人人可教皆可教材」的信念已經成功地得到我們機構老師的認同,我們亦因此創造了足以自豪的教育成就。我希望我們的同事繼續將這個信念傳揚下去,傳揚開去。
在今天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要感謝一群與我一起奮鬥多年的同事,感謝所有現時和曾經在機構共事的每一位教職員,感謝機構學校的每一位學生及校友,沒有你們,這個機構也一定不會有今天。
最後,我還要感謝一個人。對我的理想,她支持;對我的能力,她信任。她盡心盡力地協助我的工作,從未叫苦;她明理豁達地體諒我的困難,從不抱怨雖然她一直是我永遠心懷感激的人,但我的感激並不常宣之於口,更不常公之於眾。但今天我還是要説出來,她就是我的妻子容麗珍,沒有她幾十年來的朝夕相伴,憂戚與共,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願將我所有的榮耀、成就與喜悦,永遠與她分享!